2018-01-28来源:中国美协 |
1月22日,由清华大学、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承办,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北京画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袁运甫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追思会现场
追思会现场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丽宁,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陶勤(巡视员),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副局长孙向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原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王明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朱万章,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主任刘欲晓,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等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学术支持单位的领导,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邹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苏丹、马赛,党委副书记吴琼、郑艺,院长助理方晓风,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杜大恺。袁运甫先生的夫人钱月华,袁运甫先生胞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袁运甫先生长子袁佐,次子袁加及儿媳叶承露,孙子袁瑱,袁运甫先生的老朋友、学生,原中央工艺美院的老校友,以及艺术界的很多知名艺术家、学者出席了追思会。追思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功强主持。 追思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追忆了袁运甫先生为国家文化事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发言
韩景阳副主任表示,袁运甫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是清华大学成绩卓著的优秀教师。袁先生用一生的创作、知识和智慧,不断为社会提供正能量。袁先生的一生献给了国家的艺术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献给了他永远执着追求的艺术理想。他在从艺自述中讲到:几十年来我试着努力这样跋涉,深深体会到艺术的有容乃大,不仅是宽容,而是一种学术的精神和态度。在艺术创作上,他没有新作,辗转苦思,终年辛劳,未敢懈怠。今天我们缅怀追思袁运甫先生,就是要弘扬他的艺术精神和学术思想,学习他有容乃大的学术胸怀,学习他业精于勤、不畏艰险、勇于创新探索的艺术气魄。袁运甫先生践行了清华学人的精神,让这样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攀登学术高峰,创造新时代的新辉煌。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丽宁发言 周丽宁副司长表示,作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袁运甫先生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一,袁运甫先生积极践行一位艺术家的民族使命和文化责任,用自己的艺术诠释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和审美特色,这在他为国家、社会和各级组织机构创作的大批艺术杰作中得到充分地体现;第二,袁运甫先生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创新,留下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第三,袁运甫先生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倾尽毕生精力,他秉承厚德载物的人生理想,特别强调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形成了“大美术”的教育思想。今天在这里举行袁运甫先生追思会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继承先生留下来的珍贵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激励后学积极奉献社会,勇攀艺术高峰。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陶勤(巡视员)发言 陶勤副书记表示,袁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进步而成长起来的重要艺术家,袁先生在壮阔的社会生活中不断锤炼自己,他相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创作理念,在每一个历史进程中都能坚持与时俱进的审美精神,坚持艺术为社会服务、艺术将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张。几十年间,袁运甫先生以过人的精力与毅力,在公共艺术领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杰作,这些作品的陈列地点包括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此外,袁先生在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上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油画、水粉画艺术创造性地将西方现代色彩学的绘画经验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象征性色彩相融合,在浓郁的本土化作品里展现了现代中国的新色彩审美形式,这一富于强烈现代性、原创性和民族性的色彩语言,在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不仅如此,袁先生还进一步将他在色彩学上的经验和成果注入他的水墨画创作中去,以墨为基础、色为载体,将其几十年时间探究的色彩学密码植入以墨为主体的传统水墨艺术中去,将色彩的冷暖明暗变化运用到国画中去,使水墨艺术在光学中形成新的生命力,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彩墨风格。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多次被用作国礼,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赞誉。多年来,袁运甫先生将自己的许多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展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崇高品德。几十年来,他用很多时间为社会做了大量工作,在全国美协中是公认的仁德宽厚、谦虚谨慎的前辈。他曾任中国美协理事、壁画艺委会副主任等,繁杂的社会工作占用了艺术家宝贵的时间,但袁先生总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因此,用“德艺双馨”这个词来赞美袁运甫先生是当之无愧的。袁运甫艺术值得让我们永远缅怀!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发言 范迪安院长表示,在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袁运甫先生是一位在艺术探索创新和美术教育方面都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家与名师。从1950年代开始,直到他的晚年,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每一个时期艺术的精湛水平,而且都走在时代前列,探索和解决了许多艺术的课题,以开创性的艺术胆识给美术界以学术的启发和激励,由此嵌印在共和国美术发展的光辉史册上。从学习到工作,袁运甫先生有着特殊的经历,那就是他先后在三所重要的美术学府经历了从研究艺术到教学和创作,他在当年的学习阶段,就从许多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汲取了为人为艺的正直、真诚和深厚的学养,而在他身上始终体现出这种优秀的风范。我们今天缅怀他的业绩,学习他的精神,就是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艺术标准,把崇高的价值理念和美好的情感寄托于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创造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繁荣兴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王明旨发言 王明旨院长表示,袁先生是个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应好好向他学习,学习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开拓视野、勇于创造的精神。很多美院老师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如何将袁运甫先生的思想、艺术和品德继承并发扬光大,大家希望建立一个研究中心,将袁先生的思想轨迹纳入到学院文脉的精神中间。我非常支持这个建议,学院文脉是大学文化之魂。今天我们在这里怀念袁先生的事迹,就是要让他的精神成为我们学院精神文脉的一部分,并在历史的进步中发扬光大,向我们敬爱的袁先生致敬!
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副局长孙向东发言 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副局长孙向东回忆了袁运甫先生在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巨幅壁毯《祖国大地》重新制作过程中的往事,充分体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操守和情怀。袁先生以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克服困难,使用先进材料,使这一著名作品重新焕发光彩。作品完成之后,近看群山层峦迭嶂,郁郁葱葱,远处是江河湖海,苍苍茫茫,充分体现了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的艺术效果,得到了中央办公厅领导的首肯,也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赞扬。这幅作品凝聚了袁运甫先生的精力和他的感情,在这里我深深感谢袁运甫先生为这幅作品付出的努力、心血和感情,也深深怀念袁运甫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发言 杨晓阳院长从艺术实践、知识构成和艺术遗产三个方面对袁先生的成就和艺术人生进行概括。第一,袁先生在创作和研究、创作和教学、创作和公共艺术实践这三个方面实现了完美结合。在创作的同时不拘呈法,不断左右突围,多法并用,是写生又是创作,是表现同时又是理性思考和深层研究的结果;第二,袁先生是中西结合、古今结合、南北结合的。他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家学渊源和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求学过程自然而然地打下了中西结合的知识基础。学西画,不忘国画,中西结合在他的一生实践中成为一种必然。此外,袁先生生于江南名城南通,波光水影,锦绣江山,和他长期求学工作的北方生活碰撞磨合,使他南北兼容、南北结合,互相支撑,很早就显示出大家风范。他的为人和作品充实而有光辉,直追大美境界;第三,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厚遗产,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的瑰宝。他的人生就是艺术的人生,所思所想所画所教,随时随地都留下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果。仅以画家而论,其高质量作品的数量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多见的,他在八十岁高龄还不断有新作,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令我们感动,令我们后辈汗颜。袁先生的一生充实而有光辉,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以自己一生的成果为中国美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和值得重视的启示。袁先生精神永存!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发言 任万平副院长表示,袁运甫先生是我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公共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袁运甫一生艺技多元,创作出许多中国画、油画以及公共艺术作品。他的西化作品深具时代风格与本土色彩,在中国水墨画方面注重传统艺术的现代性转换、发展与创新,作出了极具价值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他热衷于公共艺术创作,也常被称为中国现代壁画复兴运动的开拓者,他的许多作品成为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作品。袁运甫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当代艺术发展并创作出大量的艺术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袁先生为我国文化事业所作的努力,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故宫博物院将永远铭记在心。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发言 宋建明副院长表示,袁先生从艺数十年,涉猎广泛,艺术精湛,为人师表,桃李满园,德高望重。今天,我们回望袁先生毕生探索的艺术历程,不难发现在袁先生的问道过程中,那些让无数人纠结的中西艺术结合问题、艺术科目与制作工艺表现问题、小尺幅表达与巨幅构思的问题,甚至是写实与写意的问题,仿佛都不存在,人们能够看见的是袁先生在大美的艺术天地里自由穿梭,因为他更关注艺术传承与创新,关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宏大叙事,关注雅致敦厚、意境深远的表达。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就像袁先生一般,是那样真诚质朴、执着绚丽的存在。作为后学的我们,当传承袁先生作品背后所呈现的为人从艺的这份无价精神财富。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发言 杨冬江副馆长表示,袁运甫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类型多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勇于探索和创新,将西方绘画和中国水墨画完美地结合,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变革与发展,在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与西方艺术两大艺术体系的深刻理解中,袁运甫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和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画坛独具一格的卓越艺术家。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袁运甫先生辉煌的一生,学习他融汇中西艺术、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袁先生其实仍和我们在一起,仍在清华美院的学术传统中,仍在清华大学美术博物馆的杰作展示当中,因为他的艺术精神永存。
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朱万章发言 朱万章主任表示,袁运甫先生以其全方位的艺术修养和造诣,对中国当代美术设计、公共艺术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值得参考、值得研究的财富。在此,向袁运甫先生对当代艺术和艺术教育所作出的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主任刘欲晓发言 刘欲晓主任表示,袁先生是清华美术学院承前启后集大成的艺术家,他提出的“大美术”思想,艺术为社会服务、艺术引领社会进步催生了一系列的精品力作,也契合了当今社会跨领域交流、协同创新的理念。他身体力行,投身于社会艺术、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袁先生对清华美术学群的贡献不仅只是参与其中,并相伴始终,更在于他面对社会和艺术问题上表达的学术思想和人文立场。这些想法和学术实践,不仅完善了学群内的学术追求和精神主旨,并且从艺术角度促进了社会文明的演进,也带动和影响了整体学群的学氛。今天我们在这里追思他、怀念他,不仅歌颂他的艺术,更赞扬他的人格和品格,袁先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
袁运甫先生胞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发言 袁运生教授表示,在我看来,袁运甫真正的人格魅力就是他在一切场合下善于学习。向不同行业、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去学习可以学习的东西。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这个学院还是那个学院,只要他能学到东西,他一定想办法学到,然后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不把自己当作大家,所以才能虚心地向所有人学习,我跟他相处这么多年,我最敬重他这一点,他也是从这一点获得最多的收获。如果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张画,他会从学生的某一点上找到优势,然后指出来,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他为什么能走这么远或者路那么宽,在我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正是这一点,也值得大家去研究。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杜大恺发言 杜大恺教授作为袁先生的学生代表对追思会的举办表示感谢,他说,这是一场非常好的追思会,相信这对家属是一种安慰。但从追思会现场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仅仅开这样一个追思会是不够的。我非常期待追思会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共识,袁先生艺术上的成就、崇高的人格、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品质都应该形成社会财富,形成美术学院所有人共同的追求乃至更多人的共同追求。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发言 常沙娜先生表示,袁运甫同志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我们共同经历了不同时期艺术专业、教学创业的探索,他作出了很大贡献。袁运甫先生始终执着地在老前辈的引领下,把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思维相融,创新、担当,他在各个时期给国家、给艺术事业、给艺术教育尽心尽力的作出了贡献,留下了不少各地的重要名作,成为了著名的历史杰作,也成为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美院薪火相传重要艺术脉络的业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发言 鲁晓波院长表示,袁运甫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高望重的学者,也是深受美术界和学院师生们崇敬和爱戴的师长。袁先生的艺术成就卓著,他在不同时期专注水粉画、彩墨画、装饰艺术、壁画和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倡导并践行“大美术”的道路。先生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在世纪之交,袁先生创作了重要的国家礼器中华和钟以及为中华世纪坛主创《中华千秋颂》等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先生深深体会到中国气派这个艺术命题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的艺术家,特别是拥有伟大文明的国家,不能没有这种气派的思考和创造。袁先生在艺术创作实践基础上得到了真知的感悟,对我们后学者是一种启示。创造中国气派的当代艺术,不仅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内涵,也彰显着中国艺术至于世界文化的价值。
袁运甫先生的夫人钱月华发言 袁运甫先生的夫人钱月华女士对追思会的举办表示感谢,她说,运甫心境宽阔,他的为人准则是不与人争,但只有在艺术上他的态度会变得很固执、很顽强,他认准的对的艺术方向从不妥协,也不会随波逐流。他一生谨慎、克俭、勤勉,不满意的作品从不拿出来示人,生怕误导了他的读者,他总是对自己的创作不满意。到了晚年,他经常一张画要画很多遍,以追求他所要达到的完美。他要在薄薄的宣纸上体现厚重的层次感,好多次他把纸都画破了,还没有达到他所要的境界,就会像个孩子似的生闷气。他对待艺术的严肃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他对自己很严格,但是对待别人的艺术却是那样的推崇有加,鼓励提携,他永远是在发现别人的长处。在他的眼里,世界是那么多的美好,艺术是那样迷人,他在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天真的人。今天运甫已经不再纠结人世间的烦恼了,他留下如此单纯美妙的艺术,已成为一个时代真实历史的见证。运甫的一生有你们这么多闪亮的同道陪伴,他是很幸福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特别是能够和你们在同一个时代,我代表运甫谢谢你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功强主持追思会 举世闻名的东西长安街,犹如一串闪烁着艺术之光的项链,上面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和一个了不起的名字连在一起——袁运甫。在共和国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四周,袁运甫的艺术作品留在了南侧的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巨幅壁毯《祖国大地》(与黄永玉合作)和纪念堂檐下浮雕《花环》;在西侧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壁画《长江万里图》、金色大厅序厅《千里江山图》、山东厅《泰山揽胜》和香港厅《荷塘香远》;在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和北侧的故宫博物院,袁运甫先生分别于2015年和2012年举办个人画展,并有一批重要的代表作入藏这两座博物馆;在广场东北侧的太庙,有袁先生为艺术总设计的国家千年庆典礼器《中华和钟》。另外,袁运甫先生宏大规模的壁画作品在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京西宾馆、中华世纪坛、燕京饭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长安街的北京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建国门地铁站、建国饭店,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明、开放,现代中国的新形象。自改革开放以来,袁运甫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艺术工程的重任,它们包括: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文史馆、国家安全部、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2008北京奥运会、全国工商联等大型公共艺术创作。这一大批作品问世,使袁运甫先生不愧为共和国艺术形象重要的诠释者。袁运甫教授用公共艺术的理念推动了社会大美术的发展,他身体力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为社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72年,他为新建的北京饭店创作大型壁画稿《长江万里图》。1979年他参与了机场壁画运动的组织工作并创作了壁画《巴山蜀水》,机场壁画群的落成被认为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领域的标志。近几十年来,他还分别为首都机场第二航站楼、尼泊尔议会大厦、北京世界公园、桂林七星公园、西山公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中学等地创作大型公共壁画作品,这些代表时代精神的标志性作品,践行了袁先生“艺术为社会服务,艺术将改造社会”的伟大理想。
袁运甫先生追思座谈会现场
袁运甫先生是中国世纪之交最重要的画家之一。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至人民出版社工作,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即在该院任教。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曾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副主任、主任,装饰艺术系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二届壁画艺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奖造型艺术成就奖”。2017年12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1月22日下午,袁运甫先生追思座谈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