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

“鱼米之乡”怎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代表委员积极献计献策



2025-01-21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鱼米之乡”怎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代表委员积极献计献策 ——

  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

  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98万亩,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两增一稳”,总产762亿斤……2024年江苏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2025年,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鱼米之乡”江苏应该怎么干?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献计献策。

  助农“慧”种田,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其中提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列为要点之一,要求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无人机腾空而起、几个来回,就完成近万亩冬小麦的喷洒施肥作业……1月19日,省人大代表、如东赵云家庭农场主赵云,隔着屏幕看机械作业。自2015年回乡创业以来,她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让农场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今年的目标是小麦亩产突破1100斤、水稻亩产突破1300斤。”

  泗阳县是国家重要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13亿斤。省人大代表、泗阳县县长范德珩说,今年坚决守住1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底线,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绿色高产高效丰收片5万亩,带动全年粮食单产水平迈上450公斤新台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江苏粮仓”贡献力量。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背后是不断迭代的技术支撑。省政协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魏洋建议:由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数字农田建设基础设施、设备购置和软件开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为数字农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还需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信息化水平,为智慧农业提供人才支持。

  全链条升级,做活“土特产”文章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如何写好“土特产”全链条发展大文章?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泰州市总支主委、泰州市副市长周小慧的答案是三个“化”,即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在跨区域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群上动脑筋。

  省政协委员、泗阳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陈前岭建议,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融合,补齐链条短板、强化主体培育、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人才汇聚、强化利益联结。

  “以产业农合联为纽带,推动特色产业抱团集聚发展。”省政协委员,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建军说,今年将丰富产销对接活动,放大“鲜丰汇”消费帮促作用,扩大直供配送业务,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政策“做加法”,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去年我们与国内最大的肉种鸭企业合作,培育出桂柳麻鸭等优良品种!”省政协委员,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扬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李慧芳说,近年来该所搭建产学研推平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传帮带”作用等,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科技人才。

  过去一年,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团队首席专家钟小仙带领团队育成耐盐优质高产抗寒的杂交狼尾草新品系,并通过独家实施许可成功实现成果转化。“青年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钟小仙说,后期团队还会引进更多交叉学科青年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议加强对农业科教主体的引导、重视和投入,破解农业院校生源质量‘洼地’困境,引导更多优秀农科生学农为农。”省政协常委、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表示。

  省政协委员、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张一峰建议,全面整合优化“新农人”扶持政策,将“新农人”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同时发挥省内科创园、农创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载体作用,有效推动“新农人”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颜颖 郭蓓 张宣 喻婷 胡兰兰 吴琼)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文体惠民,让群众跑起来舞起来乐起来
热点内容